YK CHEUNG 張宇傑

Jan 16, 20211 min

児、兒、儿、皃

Updated: Jan 22, 2021

日文的「兒」作「児」。其實「児」本是中國字,時見於碑帖,例於早於東晉的〈爨寶子碑〉。

  「兒」的上半像嬰兒的頭,開口處就是腦囟。《說文》卷八下「儿」部:「兒、孺子也。从儿。象小兒頭囟未合。」廣東話裏常說「腦囟都未生埋」,所指的正是「兒」字的開口處。

今天簡體的兒只有下半「儿」。

  「儿」本身是一個字,是許愼《說文解字》五百四十個部首之一,粵音讀「人」。《說文》卷八下「儿」部:「仁人也。古文奇字人也。象形。孔子曰:『在人下,故詰屈。』凡儿之屬皆从儿。如鄰切。」原來,「儿」就是古文【案比篆書籒文更早的字體,非文言文之謂也。】「奇」字上半的部分。「兄」、「見」下半正是「儿」,表示「人」。中文字裏表示人的還有「大」、「亦」等,均像人形。

  「皃」與「兒」形極近。差之毫釐,繆以千里,殆斯之謂歟!「皃」是許書五百四十部之一。卷八下「皃」部:「皃、頌儀也。从人,白象人面形。凡皃之屬皆从皃。䫉 皃或从頁。豹省聲。貌 籒文皃从豹省。」可見「皃」就是禮貌的貌。「皃」是小篆,通行的「貌」乃籒文。

    132
    7