top of page
  • Writer's pictureY.K. CHEUNG 張宇傑

知幾其神乎

Updated: Feb 17, 2021

辛丑牛年,新界鄉議局主席於大年初二到車公廟為香港求得45號中簽。簽文如下:


下手須教一著先

世情局面苦徒然

積薪歷火非無事

識者能知火未燃


簽文所告誡的,其實就是要「知幾」【平聲,音基】。子曰:「知幾其神乎?君子上交不諂,下交不瀆,其知幾乎?幾者、動之微,吉之先見者也。君子見幾而作,不俟終日......君子知微知彰,知柔知剛,萬夫之望。」(《周易·繫辭下》) 第一個「見」是「出現」的「現」,第二個「見」才是「看見」的「見」。


今天大家常說「危機意識」,其實就是「知幾」。《周易·繫辭下》僅說「幾」是「動之微」,《說文》則解釋得清楚一點。卷四下𢆶【音幽】部:「幾、微也。殆也。从𢆶从戍。戍,兵守也。𢆶而兵守者,危也。」「幾」从「戍」就是要「兵守」。換言之,就是要防微杜漸,防患於未然。識者知火之未燃,自然便「吉」了!

101 views

Recent Posts

See All

九月中,承蒙香港翻譯學會邀請,忝列學會金禧誌慶講座系列講者之一,以「中文教學與翻譯教學」為題,發表不成熟的看法,就正於方家。講座後,有朋友希望我能推介學習中文翻譯和文言文的書。 學習中文翻譯,大家可以先看蔡思果(1918-2004)的《翻譯研究》(一九七二年)和《翻譯新究》(一九八二年)。這兩本書是他多年來推敲譯文的心得。《翻譯研究》裏「英文字」一章談及翻譯毛病之一,就是「抱定一個字一個譯法」,可

這六個字的字形看似關聯不大,其實當中都有個「又」字。 「又」今天多用作虛詞,表示「再」的意思,但其實是象形字,模仿右手三根手指和右前臂的形貌,本來是左右的「右」。楷書當然不容易看出來,但是看小篆便一目了然。不過,「又」、「右」以至二字與「祐」、「佑」的相互關係,則暫且不談,容俟另文再詳細解釋。 「秉」是「握」、「持」的意思,所以我們常常說「秉燭」、「秉持」、「秉公辦理」。這個意思與其字形息息相關,

「地域」的「域」本作「或」。「域」是「或」的另一種寫法。《說文》卷十二下戈部解釋「或」說:「邦也。从囗从戈以守一。一、地也。域『或』又从土。」 「或」由「囗」、「戈」、「一」三部分組成,是個會意字。「囗」就是今天範圍的「圍」。「囗」與「口」【口鼻的口】形近,不好辨認,後來就添了聲符「韋」成「圍」。「戈」是一種武器,象徵軍隊,此處不細談。「一」是地的意思。「一」在中文字裏常常象徵天或地。 「或」其實

bottom of page